据报道,最近,全球能源市场发生了令人惊讶的变局。中国对美国能源的进口几乎归零——液化天然气(LNG)、原油和煤炭这些原本是美国出口的“支柱”商品,现在一个月下来,连个位数的采购量都没有。这种突然的“零采购”现象,给美国的能源出口商泼了盆冷水,而特朗普的反应更是让人啼笑皆非:他不仅喊话要对中国加征100%的关税,还试图拉拢全球27个盟友国家一起对中国下狠手。然而,现实告诉他配资正规网上炒股配资,这不仅是徒劳的威胁,反而暴露了美国在能源领域的巨大隐患。
在过去几十年里,美国的能源市场几乎是全球供应链的核心之一。随着美国页岩油和页岩气的崛起,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气(LNG)出口国之一,而中国——作为全球最大能源需求市场——是美国能源出口的最大买家之一。然而,在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政府,选择通过激烈的贸易战手段“刀枪相见”,试图通过加征关税打击中国的进口需求。这一系列举措无疑引发了严重的反作用,尤其在能源领域的影响尤为深刻。
7月的海关数据出炉后,所有人都傻眼了。中国自美国进口的原油、液化天然气和煤炭总量几乎为零,创下了五年来的新低。这一变化,意味着什么?如果从数据上看,这不仅仅是一个市场波动,而是一种深层次的“结构性脱敏”,即中国主动将美国能源从其进口清单中剔除。这一趋势显然是长期且难以逆转的。
2019年时,中美贸易战高峰期,中国确实曾一度将美国能源采购量降至零,但随后的协议签署使得采购量迅速回升。然而,这一次,中国的决心显然更大。数据显示,自今年3月以来,中国几乎完全停止了对美液化天然气(LNG)的进口,6月起,更是彻底停止了原油的采购。而煤炭的进口量,从年初的每月百万吨级别,骤降至几乎“微不足道”的数量。
想必,很多人会问:中国为何突然做出如此“激烈”的决策?答案并不复杂。首先,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实则加重了美国能源在中国市场的价格负担。经济账清清楚楚,简单地说,美国能源的价格已经没有优势可言。而中国的能源供应链正处在“结构性重构”当中,沙特、俄罗斯、卡塔尔、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能源供应逐渐取代了美国的位置,成为中国能源采购的新“主力”。
俄乌冲突的爆发使得全球能源价格波动剧烈。中国并未坐等美国的能源,而是迅速调整了自己的战略采购方向。俄罗斯的能源价格在西方制裁后大幅下调,使得中国不仅在数量上增加了俄罗斯能源的采购,还使得这一市场对美国的依赖进一步削弱。特朗普的高关税政策,正好加剧了中国在能源多元化方面的决心——不仅仅是为了寻求价格优势,更是为了确保能源安全和供应的稳定性。
面对中国的“零采购”,特朗普显然气急败坏。他口口声声扬言要通过加征100%关税让中国“为美国能源买单”。而这似乎并不是单纯的空头威胁:特朗普开始频频与盟友沟通,试图让27个国家联手施压中国。特朗普的意图很明显——通过“二级制裁”,将美国的贸易战从单纯的中美贸易摩擦扩展到全球范围,挑战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话语权。
但这个设想恐怕难以实现。欧盟及其他国家并不愿意为了美国的利益,轻易放弃与中国的贸易合作。中国早已是全球贸易的核心环节,尤其在能源、制造业、电子等领域的需求上,几乎是所有出口国都无法忽视的市场。
特朗普想要拉拢的“27国”,大多数也都有着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关系。况且,在能源供应问题上,欧盟国家本身还在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,并未完全“脱钩”俄罗斯。若按照特朗普的要求进行二级制裁,不仅会让欧盟自身的能源供应面临困境,还可能导致中欧经济关系的恶化。
指南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